1968年,袁隆平第一次到海南开展杂交水稻科研,在后来的50多年里,他领导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每年都要赴海南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有时长达数月之久。在这50多年中,他与南繁基地、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杂交水稻成功的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袁隆平曾说。

2015年3月22日,袁隆平在海南三亚亚龙湾隆平高科南繁基地考察新品种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超级稻1/3的工程量在海南完成
“几十年来,我的许多重要科研都是在海南完成的。正是因为1970年在海南发现了第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自己才能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超级稻有1/3的工程量是在海南完成的。”袁隆平曾说。
??在海南发现“野败”
1970年,袁隆平等在为远源杂交收集野生资源过程中,李必湖(当时为袁隆平助手)在海南岛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我们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野败”的出现,为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崭新的篇章。
??情系三亚,已把自己当海南人
50多年来,袁隆平几乎每年冬天都在南繁度过。袁隆平有气喘,但是一到三亚就不治而愈,红光满面。袁隆平2019年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说,曾被授予“三亚市荣誉市民”称号的他,早将这片土地视作他的第二故乡:“三亚有‘美丽三亚,浪漫天涯’‘Forever Tropical Paradise-Sanya’中英文城市名片,英文名片就是我命名的!”吃椰子、打排球、和孙女在三亚湾嬉戏,背着手逛农贸市场,买几十元一件的格子衬衫……袁隆平享受三亚的好气候,也享受三亚的慢生活。

2004年3月29日下午,在海南三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大院里,袁隆平与助手们打排球。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海南是我的福地”
当下,海南正在积极推进“南繁硅谷”建设,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作出海南贡献。袁老曾经说:“海南是我的福地。”愿海南这片热土续写袁隆平的种子精神、种业奇迹。